欢迎来到 江津市鸿鑫机械教育中心
全国咨询热线:0781-986633
新闻中心
上海课后服务“民心工程”扩展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0多所初中进入新一轮“强校工程”
  来源:江津市鸿鑫机械教育中心  更新时间:2023-09-26 03:57:58
原标题 :上海课后服务“民心工程”扩展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民心工程70多所初中进入新一轮“强校工程”

本市全面开展公办小学学生课后服务,上海所初本报资料图

上海课后服务“民心工程”扩展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0多所初中进入新一轮“强校工程”

今天是课后扩展上海中小学的春季新学期开学日,约165万名中小学生将迎来校园学习新生活。服务与之相配套的至义中进,学生们放学后的育阶课后服务仍会多姿多彩地展开  。

2020年底以来,段学上海深入实施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民心工程,校多校工全市小学普遍开展分段式课后服务。入新据统计 ,轮强全市约有89万名小学生参加了学校提供的民心工程课后服务,约6.8万名教师参与提供课后服务,上海所初学生和家长对小学生课后服务的课后扩展满意度均高于90% 。2021年下半年以来 ,服务双减后的至义中进课后服务从小学逐步向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实施5+2(每周5天、每天不少于2小时)课后服务 ,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超过130万人 。

为共同建设好属于人民、服务人民  、成就人民的城市,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今年起将民心工程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升级为义务教育学生课后服务 。

此外,记者还获悉 ,为提升本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也将持续推进  ,惠及更多学生和家庭 。

课后服务民心工程  :从小学生扩大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缓解双职工家庭接送难的问题,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课后服务工作 ,坚持愿留尽留原则,为放学后自愿留校的学生提供免费课后服务 ,安排作业辅导 、德育、阅读 、科技、体育、艺术  、劳动 、安全实训等多种类型的素质教育活动,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

据悉 ,相比于原先的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民心工程 ,今年将实施的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民心工程 ,将从小学生扩大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此外 ,还更加强调提高活动质量 ,增强课后服务的丰富性和互动性 ,提升课后服务的育人价值 。市教委鼓励学校课后服务引入校外优质资源 ,推动优秀的文化、体育、科技人才 、科普工作者等进校提供课后服务 ,拓展课后服务资源 。并体现校内校外结合,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

课后服务多姿多彩

比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课后服务聚焦创新素养培育 ,围绕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 、创新实践,实施涵盖视觉艺术、舞美运动  、科创研究 、创造劳动、学科慧创等五个领域约百项自选活动,每周二下午校内的创造学院还向区内学校开放  。以创造为特色的课后服务让学生越来越主动学习,创新素养在日积月累中看得见。

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课后服务特别关注学生体质健康 ,足球运动、中华传统武术 、篮球、网球、羽毛球、跆拳道、啦啦操等 ,每个年级每天都有体育活动 。不仅如此,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为每个班级添置了专门用于课后服务活动的不同物料包 ,让课后服务活动不受限 。

整合多方资源,完善支持体系

为促进课后服务可持续 、高质量开展,本市积极构建课后服务支持体系 ,明确了课后服务运行经费和参与人员补助经费标准,建设课后服务在线资源,鼓励和支持校外教育场所 、社区教育资源 、社会专业人员等进校提供课后服务。据统计,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汇聚约1800个专门用于课后服务的课程资源,有退休教师 、青少年活动中心 、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人员等约1万人进校开展课后服务 。

长宁区江苏路街道成立了社校联盟,坚持共建 、共治 、共享 ,通过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以签约服务项目、挂牌成立校外实践基地、聘用社区骨干为校外辅导员等形式为学校课外服务工作添砖加瓦 ,拓展了学校课后服务的活动空间,让学校和学生融入社区 ,增强社区 、学校、家庭互联互补互动,形成了课后服务的新形态和新思路。

静安区和田路小学组织科学家、艺术家 、设计师等领衔创新志愿者联盟 ,为学生设计思维 、艺术修养、科学态度等方面创新素养的培育提供支持助力,并将创爸创妈进课堂跟着老师看世界小小讲师团以及社区志愿者公益性讲座等融入课后服务活动内容中 ,涌现一批独具特色的创爸创妈和小先生。

本报资料图

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办好家门口的好初中

据悉,本市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四年来 ,128所强校工程实验校普遍取得积极进步 ,学生、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中考名额到校计划完成率100%,对口生源逐步回流 ,其中超过80%的学校进步特别明显,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据统计,家长和学生对强校工程实验校的平均满意度都超过90%。

强校工程实验校在绿色指标学业水平达标度上普遍提升或保持较好的学业水平 ,平均提升了2个等级 ,教育教学状态不断向好。

今年,市教委将启动新一轮强校工程  ,通过政策支持  、制度创新和项目化实施 ,促进学校转变育人方式 ,升级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办学品质和育人质量 。目前 ,70多所准备进入新一轮强校工程的初中已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在未来3-5年大干一场 。

除了课后服务和强校工程 ,今年市教委还将推进落实义务教育新五项标准(校舍建设 、教育装备配置、信息化环境建设 、教师队伍配置 、生均经费标准),进一步改善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环境;落实第二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 ,启动示范性学区 、集团建设和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全面提升本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创新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

办学质量提升,成长看得见

闵行区罗阳中学建设存在感课堂,优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备课一评价班级一周一汇总学校一月一表彰,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激发学习动力,调动学习潜能,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存在感 。每月最后两个工作日是存在感课堂积分超市兑换日 ,超市人潮涌动 ,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收获与成就感 ,促进学生自信参与  、敢于展示 、勇于交流、团结互助 、共同进步 。该校在全区课堂教学评估中的优秀率已从2019年的73%提升到2022年的93%。

徐汇区长桥中学坚持把学生放在办学的正中心 ,在和美文化的引领下 ,构建了五育并举的多元课程 。通过以学定教,搭建教学案课堂学习支架  ,适应学生差异性学习的需求;通过以生定课,构建了30多门兼顾普及和特长的社团课程 ,适应学生个性化兴趣发展需求。该校连续实现在校生和对口生双增的良好局面,获得徐汇区2021年绩效评估先进奖。

教师得到发展 ,学校有后劲

在本市双名工程的有力支撑下   ,建设期间每一所强校工程实验校都有1名市级名校长(含培养对象 、特级校长) 、2名名师(含培养对象  、特级教师)  ,均有超过5%的教师进入种子计划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

长宁区虹桥中学的骨干教师在双名工程的培养下快速成长,全校近1/5的教师入选市 、区两级的高峰计划攻关计划种子计划 ,近1/4教师成为长宁区学科带头人或荣获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称号,高级教师由原来不足10%上升到现在的25%

嘉定区启良中学经过强校工程建设,有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基地主持人1人 、市双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4人,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2022年被评为嘉定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在浦东新区新云台中学,强校工程使该校约1/3的教师有机会参加市、区级各类名师基地的学习 ,学校专设名师小论坛,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分享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实践探索,将学习所得反哺本校教师,带动了教师职称申报与骨干评聘的积极性 ,骨干教师与高级教师占比较2018年分别增长10个和5个百分点  。

学生自信成长,体现全育人

强校工程实验校积极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综合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和全面健康成长 ,学校吸引力持续增强 。

从嘉定区戬浜学校毕业的小肖同学 ,通过中招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进入了华东师大二附中,在学习上逐步进入状态,在新生军训中被评为优秀营员 ,目前还担任班级宣传委员  。戬浜学校针对一些学生缺乏自信 、甚至家长也不抱太大希望的情况,坚持为学生鼓劲,制定专项引领方案 ,让他们看到更好的自己 ,并坚持各科质量分析精准到人,对症辅导 。学校干部组成学科服务导师团 ,下沉至教学一线,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实施三三两两精准指导,欣喜地收获了更多学生的自我突破。

从杨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毕业的小南同学,通过中考名额分配到区综合评价录取进入上师大附中,开学后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抽出时间高效地准备好每个月的团组织生活会,出色的表现能力让她在新群体中崭露头角,在第一学期就当选了优秀团员 。她表示  :这一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非常感谢我的母校 ,正是因为在杨教院附中学习的日子里 ,学校给我提供了很多锻炼能力的舞台,让我从一个懵懂青涩的姑娘蜕变成了一个外向而又富表现力的人  。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 :樊丽萍

图片来源:本报资料图

*文汇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23 Powered by 江津市鸿鑫机械教育中心   sitemap